安徽日報 | 安徽農墾碭山果園場:梨園“新武器” 助農穩增收
發布日(ri)期:2024-04-12 瀏(liu)覽次數:1451
4月8日下午3點多,驕陽下,皮膚黝黑的(de)梨(li)農見才喜在“碭山酥梨第一園”查看他的“新武器”:“有了這些‘新武器’,人輕松多了,梨不僅產量提高,還更甜了。”

見才喜是安徽(hui)農(nong)墾(ken)集團碭山果園場公司梨農(nong),他(ta)的20畝梨園(yuan)位于碭(dang)(dang)山(shan)果園(yuan)場公司與碭(dang)(dang)山(shan)縣共建(jian)的1000畝“碭山酥梨第一園”內。他和碭山果園場工作人員帶領記者一一見識了梨園“新武器”。
碭(dang)山(shan)果園場公(gong)司產(chan)業(ye)科技部主(zhu)任、農(nong)業(ye)技術推廣(guang)研究員陳加紅告訴(su)記者,過去,一到(dao)3月底4月初梨(li)樹開花(hua)季節,梨(li)農就害(hai)怕,怕倒春寒(han)凍壞(huai)梨(li)花(hua),可能會絕收。他指著一(yi)(yi)臺像風力發電(dian)機一(yi)(yi)樣的“大家伙”說,這叫防霜風機,梨樹開花季節,如果出現低溫霜凍天氣,打開機器,就可以提高果園溫度2-3攝氏度(du)。

走到一組被金屬柵欄圍起來的設(she)備前,陳加(jia)紅滿臉(lian)笑容,“這是遠程墑情監測站,梨園地下埋有傳感器,傳感器檢測到的氣候、土壤、水肥等數據會傳回監測站,專家研判之后,會指導梨農科學澆水、施肥,實現了節水、節藥、節肥。”水肥一體化和測土配方技術運用后,有機肥投入更加精準,“碭山酥梨第一園”的梨糖度高于普通梨園30%。
見(jian)才喜這時插了幾句話(hua):“以前種梨靠經驗,靠天收,有了這些設備,活沒以前重了,產量提高了,收入增加了,科學種田就是好。”
“我們還(huan)(huan)有(you)(you)一樣(yang)‘新武器’呢!”迎面走來(lai)的(de)一位大姐(jie)快言快語(yu),“有(you)(you)了現(xian)代梨(li)園APP,我坐在家里用手機就能看梨(li)園的(de)溫度(du)(du)、土壤濕度(du)(du)、病蟲(chong)害情(qing)況(kuang),可以根據情(qing)況(kuang)澆水、噴藥(yao),不(bu)僅(jin)人沒(mei)那(nei)么累,還(huan)(huan)降低了成(cheng)本。”
記者(zhe)正(zheng)在梨園(yuan)里穿行,碭(dang)山果園(yuan)場公司工會主席王建嶺指著(zhu)掛在樹上的綠瓶(ping)和一節(jie)白色管子(zi)問:“記者同志,你知道這些是干什么的嗎?”記者一臉茫然,王建嶺笑著揭開謎底:“綠色的是果實蠅誘捕器,白色的是太陽能殺蟲燈,這些綠色防控系統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,確保梨的優質和綠色。”

走(zou)在千(qian)畝“碭山酥梨第一園”里,目之所及,都是梨農們的“新武器”,這些“新武器”由碭山果園場公司和碭山縣共同投資3000萬元,按照“數字化賦能、智能化管理、標準化生產、品牌化營銷”的標準打造,較之傳統生產方式,效率更高、更環保、更高產,讓梨農們實實在在地嘗到了甜頭。見才喜說,他的20畝碭山酥梨,每年收入約10萬元,每畝比過去多收(shou)入1000元(yuan)。
截(jie)至目前,碭山(shan)縣已建成同樣標準的梨園(yuan)2萬畝,輻射周(zhou)邊蘇魯豫皖果區近30萬畝。